2016年上期林城镇二完小 五 年级 数学 科
集体备课教案
周次 |
4 |
课题 |
体积和体积单位 |
|||||
主备 |
王子正 |
辅备 |
李双成、谭早梅、 陈少林、张爱春 |
执教 |
|
|||
教学目标 |
1、理解体积的含义。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3、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4、初步掌握计量物体体积的方法,能选择适当的体积单位估算一些常见物体的体积。 |
|||||||
重点难点 |
重点:感知物体的体积,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
|||||||
课前准备 |
多媒体课件、2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 |
|||||||
教学过程 |
修改建议 |
|||||||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课件展示“乌鸦喝水”的情景图。 设问:乌鸦是怎么喝水的?为什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究这样的问题。(板书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二、探究新知 1、体积的含义 (1)引导学生做一个实验 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石头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进第二个杯子里,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小组讨论,点名汇报,教师归纳: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一定的空间,所以水装不下了。 (2)引导学生做第二个实验。 ①请同学们用手在书桌空的抽屉摸一摸,说说有什么感觉?②把书包放进抽屉里,再用手摸一摸,又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手在抽屉里活动不方便,因为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占了一部分。 ③教师概括:两个实验都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 (3)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的洗衣机、影碟机、手机图。问:这些物体中,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教学体积单位 (1)怎样比较下面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课件展示教材第27页下面2个长方体) 小组讨论后汇报。(不易比较) 课件演示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然后再比较。(能比较出来) 师:比较物体体积大小,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这里是用小正方体表示体积的单位) (2)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和m3。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1 cm3,1 dm3,1 m3是多大的正方体,把你想的结果和课本上说的比一比。 学生概括,教师归纳: 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3。 棱长是1 dm的正方体,体积是1 dm3。 棱长是1 m的正方体,体积是1 m3。 (3)用实物感受1 cm3、1 dm3、1 m3的大小。 小学生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 cm3;一个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1 dm3。教师用准备好的3根1 m长的木条靠墙角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这个框架内部的体积就是1 m3。 三、巩固训练 1、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强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是不相同的) 2、完成教材第32页第1~5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五、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立方厘米(cm3)、立方分米(dm3)、立方米(m3) |
李双成: 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单位要结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来讲解,对比面积与体积的联系与区别,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和记忆。
谭早梅: 教学体积单位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时,学生对体积单位概念比较抽象,教学时一定要具体化,让学生切身体会到1 cm3、1 dm3、1 m3的实物的大小,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出来,1立方米的空间也要举实例让其明白它的大小。
张爱春: 1、通过往课桌里放书感知体积就是物体占空间的大小。 2、要区分1 cm3、1 dm3、1 m3。
陈少林: 1、做完两个实验后,提问:通过两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后,再交流) 2、比较1 cm3、1 dm3、1 m3这三个不同的单位,让学生明白这三个单位分别是用来计量什么的? |
|||||||
教学反思
|
|
|||||||
评论